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2025年4月21日 星期一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读者中心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期刊订阅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3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0-02-22
上一期
下一期
学术论文
一种机载双天线InSAR系统干涉参数定标新方法
靳国旺,张薇,向茂生,吴一戎
2010, 39(1): 0-82.
摘要
(
2501
)
PDF
(1361KB) (
17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干涉参数定标对于机载双天线InSAR(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系统的大面积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获取具有重要意义。为了高效地进行干涉参数定标,本文从双天线InSAR获取DEM的基本原理出发,构建了一种新的考虑干涉相位偏置、基线长度和基线水平角三个干涉参数的外定标模型,设计了外定标模型的未知参数解算方案。利用GPS(Global Position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实测的高程控制点对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自主研制的机载双天线InSAR系统进行了干涉参数定标实验,统计了利用定标后干涉参数反演地面高程的精度,验证了所采用外定标模型及解算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基于局部频率和多网格技术的InSAR相位解缠算法
刘子龙,蔡斌,董臻
2010, 39(1): 0-82.
摘要
(
1504
)
PDF
(1405KB) (
17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窗口局部频率估计和多网格加权迭代的相位解缠算法。它采用高精度的局部频率估计代替相位差分,先用最小二乘FFT法进行初始相位解缠,再以局部频率估计置信度判断的不可解缠区域为依据设置加权参量,应用多网格法完成精细相位解缠。局部频率估计的应用使得解缠前无需进行单独的相位滤波,简化了InSAR处理模块,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经实验验证,本文方法的处理结果显著提高了InSAR数据处理精度。
利用已有像控点的多期航空影像光束法区域网联合平差
王建梅,朱紫阳
2010, 39(1): 0-82.
摘要
(
1774
)
PDF
(976KB) (
16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充分利用已有航空影像与控制成果,节约作业成本,缩短作业周期,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已有像控点联合多期航空影像进行整体平差加密的数学模型,并采用我国南方某地区的数据资料进行了试验证明。结果表明,联合平差能将已有像控点的控制作用通过多期影像间的同名点传递到最新航空影像上,联合平差加密点的平面精度与常规光束法区域网平差加密精度基本一致,而高程精度则取决于多期影像间同名点的观测值个数,同名点观测值越多,加密点高程精度越高,因此只要多期影像间存在足够多的同名点观测值,则联合平差的加密精度完全能够满足摄影测量地形图测绘的生产需要。
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电离层VTEC建模
范国清,王威,郗晓宁
2010, 39(1): 0-82.
摘要
(
1196
)
PDF
(1017KB) (
15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 要: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电离层电子总含量的建模方法:即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电离层电子总含量建模。依据电子总含量的时空变化特性确定了网络模型的输入参数、光滑参数、训练样本的采样策略。分别从时间和空间角度讨论了采样策略对网络模型性能的影响,结合实例分析了网络模型在数据样本密集区域和空白区域内的精度。结果表明网络模型在密集区域内的精度可达90%,在空白区域内的精度约为83%,初步验证了网络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合成孔径雷达空间变迹带宽外推超分辨算法
张平
2010, 39(1): 0-82.
摘要
(
1267
)
PDF
(1435KB) (
14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一种变迹法带宽外推合成孔径雷达(SAR)超分辨率成像算法,可以提高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分辨率并抑制旁瓣。本文方法利用空间变迹法(SVA)处理后的带宽扩展效应,对频谱进行幅度均衡使有效带宽扩展,并利用非整数倍Nyquist采样率空间变迹法对外推后的旁瓣抑制,得到输出的高分辨率图像。仿真实验和定量分析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航空遥感中基于高阶INS误差模型的GPS/INS组合定位定向方法
孙红星
2010, 39(1): 0-82.
摘要
(
1384
)
PDF
(1249KB) (
16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随机常数、随机游走和一阶马尔可夫过程组合的高阶IMU误差模型,建立了36阶卡尔曼滤波器,通过松散组合模式,最终实现了位置标准差±5cm、俯仰/横滚角标准差±0.002o、航向角标准差±0.008o的定位定向精度。
基于单调链和STR树的简单要素模型多边形叠置分析算法
陈占龙,吴信才,吴亮
2010, 39(1): 0-82.
摘要
(
1483
)
PDF
(1431KB) (
16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该算法使用单调链减少了多边形求交过程的比较次数,与其他使用双链表或单链表的算法相比具有占用空间少及处理速度快的特点。充分利用简单要素类叠置分析的特点,利用STR(Sort-Tile-Recursive)树将尽量多的多边形节点存储在STR树的叶子节点,减少了在空间数据库中检索多边形时的磁盘读取次数。算法先对多边形边界进行关于坐标轴的单调链分割,并在多边形求交过程中引入平面图的概念,并利用平面图元素与各个多边形的相对拓扑关系来组织叠加后的多边形。该算法能有效减少求交点的时间,在线段求交中加入了对连续出入点,重交点等特殊数据的处理。基于本算法开发的功能用于实际问题中,可较好的解决大规模复杂数据层的叠置运算,并以叠置交运算为例进行的试验表明该算法性能优于其他同类算法。
基于GPGPU的并行影像匹配算法
肖汉,张祖勋
2010, 39(1): 0-82.
摘要
(
1320
)
PDF
(1208KB) (
18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需要快速地将卫星遥感图像数据转化为用户需要的信息。传统的影像匹配算法的优化和实现都是针对CPU提出的,难以应用在图形处理器(GPU)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GPGPU的CUDA架构快速影像匹配并行算法,它能够在SIMT模式下完成高性能并行计算。并行算法系根据GPU的并行结构和硬件特点,采用了执行配置技术、高速存储技术和全局存储技术三种加速技术,优化了数据存储结构,提高了数据访问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并行算法充分利用了GPU的并行处理能力,在处理1280×1024分辨率的8位灰度图像时可达到最高多处理器Warp占有率,速度是基于CPU实现的7倍。揭示了CUDA在高运算强度数据处理中呈现出良好的实时处理能力和计算能力上的优势,为进一步加速影像匹配性能和GPU通用计算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真正射影像生成的多边形反演成像遮蔽检测方法
钟成,黄先锋
2010, 39(1): 0-82.
摘要
(
1313
)
PDF
(1495KB) (
14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Z-buffer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真正射纠正过程的遮挡检测,但该算法仅适应DSM与航片地面分辨率相等,且DSM平坦的理想状态,否则将因DSM和航片分辨率差异和地形起伏引起伪遮挡问题和伪可见问题。本文分析了Z-buffer方法及其改进型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矢量的间接法(VIM)遮挡检测。该方法通过投影建筑物矢量多边形到像方,并以像素为单位判定像方多边形遮挡次序,得到物方DBM栅格可见性,最后消除由于多边形之间计算误差和舍入误差造成的噪点。通过实验对比了Z-buffer方法和VIM方法的遮挡检测效果,验证了VIM算法的有效性和稳健性。
推扫式光学卫星影响系统几何校正产品的3维几何模型及定向算法研究
张过,厉芳婷,江万寿
2010, 39(1): 0-82.
摘要
(
1242
)
PDF
(1019KB) (
13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首次提出了卫星二级影像严密成像几何模型的概念,通过推导二级影像成像模型的正反算构建了二级光学卫星遥感影像严密成像几何模型。在此基础上,为了简化变换步骤利于对二级影像产品的应用和对二级影像的摄影测量的立体处理,研究了RPC模型替代二级影像严密成像几何模型的可行性以及基于RPC模型二级影像产品的定向算法。在实验部分,我们用SPOT5 HRG影像作为实验数据,验证了本文的理论和算法,通过试验结果得到如下结论:本文提出的二级影像模型是严密的数学模型,其PRC模型参数的解算能够获得预期的精度,该模型能用于二级光学影像的定向,并且定向精度不低于光学影像一级影像的严密成像几何模型。本文提出的二级影像严密成像模型还为卫星影像产品级别的定义提供了理论和试验依据。
测绘快报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进展、贡献与挑战
杨元喜
2010, 39(1): 0-6.
摘要
(
1411
)
PDF
(552KB) (
43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博士论文摘要
大城市地区高分辨率卫星立体影像几何定位研究
乔刚
2010, 39(1): 0-82.
摘要
(
1009
)
PDF
(1265KB) (
15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内容请参见附件
测绘快报
国家1:5万数据库更新工程总体设计研究与技术创新
陈军,王东华,商瑶琳,廖安平,赵仁亮,朱武,李力锰,刘建军
2010, 39(1): 0-82.
摘要
(
1112
)
PDF
(693KB) (
16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有效提高国家级基础地理信息的服务保障水平,国家测绘局“十一五”期间组织实施了国家1:5万基础地理数据库更新工程,以全面地提高数据内容的完整性和现势性。本文介绍了这一国家级地理信息工程的总体技术设计研究情况,包括研究提出了以地形数据全要素更新、高分辨率正射影像全面覆盖、全区域变化检测和全过程质量控制等主要特征的全面更新模式;根据资料信息源情况及更新技术要求,研究发展了基于影像的一体化更新和数字化缩编更新两种主体更新方法;设计研制了规模化更新所需的生产技术系统,建立了规模化更新生产业务体系等。
学术论文
面向过程的时空数据模型研究
薛寸金,周成虎,苏奋振,董庆,谢炯
2010, 39(1): 0-6.
摘要
(
826
)
PDF
(1515KB) (
18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GPS观测格林函数法研究汶川8.0级强震前构造应力场变化
张永志
2010, 39(1): 0-82.
摘要
(
1247
)
PDF
(972KB) (
13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汶川大地震造成了许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造成强地震的主要原因是龙门山地区地壳中局部应力场的释放和地壳内本身存在断层等地质缺陷的滑动。本文通过格林第二内部积分公式导出了地面位移与地壳内应力变化的关系,分析和讨论了利用地面位移变化速率来计算地球内应力场变化的可能性和计算方法; 最后, 采用2001-2005年间在中国四川地区观测的GPS位移场速率数据, 对汶川地震区震前地壳内深度为15公里处的最大主应力、最大剪应力变化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四川地区地壳内的局部最大主压应力变化在震中附近变化较大,而最大剪应力变化不明显。
博士论文摘要
基于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的住宅供地分析方法研究:以上海为例
杨光
2010, 39(1): 0-82.
摘要
(
804
)
PDF
(1262KB) (
12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投的就是摘要!看正文
学术论文
基于道路网络分析的Voronoi面域图构建算法
谢顺平,冯学智,鲁伟
2010, 39(1): 0-82.
摘要
(
1234
)
PDF
(1528KB) (
14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一种基于网络分析的辐射域Voronoi图和加权Voronoi图构建算法。由于道路网络在中心功能辐射传导上的重要作用,采用网络最短路径距离分析和最短通达时间分析构建的辐射域Voronoi图和加权Voronoi图可以较为真实刻画出功能中心影响范围空间划分的实际情形,进而为空间分析和空间优化提供有力支持。主要讨论了邻近道路分析和区域离散化处理;功能设施的邻近结点检索与生成;基于Dijistra算法的道路网络Voronoi划分与分界结点计算;辐射域网络Voronoi图的生成与矢量化处理等。计算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算法合理、可靠和高效,能够模拟出具有预期精度和形态复杂的辐射域Voronoi图形,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实用价值。
面向对象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城区建筑物分级提取方法
陶超,谭毅华,蔡华杰,杜博,田金文
2010, 39(1): 0-82.
摘要
(
1448
)
PDF
(1344KB) (
20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一种高分辨遥感影像城区建筑物自动提取方法。该方法将面向对象的思想融入到基于邻域总变分的建筑物分割方法中,并通过分析分割后不同类型建筑物提取的难易程度,提出一种多特征融合的建筑物对象分级提取策略:首先通过形状分析检测一部分分割完整的矩形状建筑物目标,然后采用新提出的多方向形态学道路滤波算法将建筑物与邻近光谱相似的道路目标分离,确保每一个候选建筑物目标都是独立的对象,最后利用初提取的建筑物对象和已剔除的非建筑物对象作为样本建立概率模型,根据贝叶斯准则进行建筑物后提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检测同一幅影像中具有不同形状结构和光谱特性的建筑物目标,准确率高、鲁棒性好,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城市大比例尺真正射影像阴影与遮挡问题的研究
谢文寒,周国清
2010, 39(1): 0-82.
摘要
(
1439
)
PDF
(1412KB) (
17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传统方法生成城市大比例尺正射影像,将会带来很多问题,如正射影像中建筑目标偏离其真正位置,向街道方向倾斜等。这些问题大大影响了大比例尺正射影像在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应用。为解决城市大比例尺正射影像生成的问题,近年来,一些学者提出了真正射影像的概念。本文从真正射影像的几个关键技术入手,着重研究其中的阴影与遮挡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法,将这些方法应用在美国丹佛城区的真正射影像生成的项目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城市扩展强度及其地表热特性遥感定量分析
曾永年,张璎璎,郑文武,黄炜,张鸿辉
2010, 39(1): 0-82.
摘要
(
1388
)
PDF
(1430KB) (
15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城市化将自然景观转变为不同土地利用的城市景观,改变了地表的物理特性。因此,有关城市扩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的准确信息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地利用变化成为城市环境研究的重要内容,然而利用遥感技术定量提取城市扩展及其强度的定量信息仍存在许多挑战。本文提出了定量确定城市扩展范围及其发展强度的新方法——地图密度指数。并以中部城市——长沙为例,利用Landsat TM/ETM+数据定量评价了城市扩张及其热环境特征的变化。首先,集成遥感光谱指数提取地表非渗透表面,然后利用移动窗口算法获得地图密度指数,再根据设定的阈值获得密度指数等级图,依此密度指数等级图识别城市扩展范围及其发展强度。再结合地表温度反演的数据,分析了城市格局及其变化与地表热特性变化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自1990年代以来,长沙市城市区域及其发展密度显著增加,城市发展的密度差异与地表温度相一致。 地图密度指数能较好刻画城市扩展范围及其发展强度,并与地表温度空间分布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
新闻公告
《测绘学报》工作委员会荣获中国测绘学会 2024年度工作考评单项优秀
关于征集2025年《测绘学报》学术年会张贴报告的通知
关于举办2025年测绘地理信息高质量发展论坛暨《测绘学报》学术年会的预通知
《测绘学报》荣获“学术影响力进步期刊”称号
“易智瑞”杯《测绘学报》2024年度优秀论文评选结果揭晓
《测绘学报》29篇论文入选本年度“领跑者5000(F5000)”(附证书)
《测绘学报(英文版)》(JGGS) 成功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智绘科服学术传播中心荣获第八届数字出版创新发展论坛创新案例
《测绘学报》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二期项目
《测绘学报》2024年编委会会议顺利召开
《测绘学报》工作委员会荣获中国测绘学会 2024年度工作考评单项优秀
关于征集2025年《测绘学报》学术年会张贴报告的通知
关于举办2025年测绘地理信息高质量发展论坛暨《测绘学报》学术年会的预通知
《测绘学报》荣获“学术影响力进步期刊”称号
“易智瑞”杯《测绘学报》2024年度优秀论文评选结果揭晓
《测绘学报》29篇论文入选本年度“领跑者5000(F5000)”(附证书)
《测绘学报(英文版)》(JGGS) 成功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智绘科服学术传播中心荣获第八届数字出版创新发展论坛创新案例
《测绘学报》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二期项目
《测绘学报》2024年编委会会议顺利召开
更多...
被收录情况
美国《工程索引》(Ei)核心版收录期刊
俄罗斯《文摘杂志》(AJ)收录期刊
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收录期刊
荷兰《地学数据库》(GeoBase)收录期刊
荷兰《斯高帕斯数据库》(Scopus)收录期刊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收录期刊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 (DOAJ) 收录期刊
Scholarly Exchange收录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统计源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核心统计源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AJD)全文收录期刊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收录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平台(COAJ)收录期刊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项目来源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
本刊荣誉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优秀期刊
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期刊
全国优秀测绘期刊
学术支持单位
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东南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
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西安测绘研究所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海洋测绘系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
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空间信息学院
更多...
友情链接
智绘科服学术传播中心
测绘通报
Journal of Geodesy and Geoinformation Science
中国地图出版集团
测绘出版社
中国测绘学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