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45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6-06-20
    大地测量学与导航
    利用动态PPP技术确定海潮负荷位移
    张小红, 马兰, 李盼
    2016, 45(6):  631-638.  doi:10.11947/j.AGCS.2016.20150327
    摘要 ( )   HTML   PDF (211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动态PPP对香港12个GPS测站2007-2012年的数据反演了海潮负荷位移,通过与7个全球海潮模型、1个区域模型和静态PPP反演的结果比较发现,相对于另外几个模型,动态PPP反演结果与TPXO.7.2、EOT11a、HAMTIDE和NAO99Jb模型的结果符合得更好。与静态PPP的结果比较发现其RMS与各模型的RMS大体上一致,只是在S2K2K1E方向和M2S2N方向稍有增加。此外,除K2K1潮波外,动态PPP与模型的RMS值在水平方向上均小于1 mm,在垂直方向上均小于2.5 mm,能达到和静态PPP相当的精度。本文反演的结果与NAO99Jb模型值存在明显的系统偏差,当去除系统偏差后,所有潮波的RMS值都有明显的减小,尤其在K1的垂直方向RMS从16.4 mm减少到1.3 mm。此外,通过将香港2012年验潮站数据反演的潮波参数与模型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其结果同样与TPXO.7.2、EOT11a、HAMTIDE和NAO99Jb这4个模型更为符合,这进一步验证了动态PPP反演海潮的有效性,同时说明这4个模型比较适合香港区域。
    星蚀期北斗卫星轨道性能分析--SLR检核结果
    彭汉兵, 杨元喜, 王刚, 何海波
    2016, 45(6):  639-645.  doi:10.11947/j.AGCS.2016.20150637
    摘要 ( )   HTML   PDF (687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星蚀期北斗卫星的轨道性能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性能分析的重要部分。了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星历中星蚀期轨道的精度,不仅可为系统服务性能评估提供支持,还有助于了解星蚀期精密定轨中相关模型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而为精密定轨函数模型改进提供参考。本文基于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的卫星激光测距资料,重点分析了星蚀期对北斗不同类型卫星轨道的影响,同时也对北斗广播星历和精密星历中整体轨道径向精度进行检核。结果表明:星蚀期内(尤其是偏航机动期间),IGSO/MEO卫星的广播星历和精密星历轨道均存在明显的精度下降;广播星历轨道径向误差达1.5~2.0 m,精密星历轨道径向误差超过10.0 cm。但仅从轨道径向残差序列中难以发现星蚀期对GEO卫星轨道是否有显著影响。非星蚀期间,IGSO/MEO卫星和GEO卫星的广播星历轨道径向精度分别优于0.5 m和0.9 m。IGSO/MEO卫星的精密星历轨道径向精度优于10.0 cm,GEO卫星的轨道径向精度约50.0 cm,且存在40.0 cm左右的系统性偏差。
    顾及卫星钟随机特性的抗差最小二乘配置钟差预报算法
    王宇谱, 吕志平, 王宁, 李林阳, 宫晓春
    2016, 45(6):  646-655.  doi:10.11947/j.AGCS.2016.20150569
    摘要 ( )   HTML   PDF (136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更好地反映钟差特性并提高其预报精度,采用抗差最小二乘配置方法建立一种能够同时考虑星载原子钟物理特性、钟差周期性变化与随机性变化特点的钟差预报模型。首先使用附有周期项的二次多项式模型进行拟合提取卫星钟差的趋势项与周期项,然后针对剩余的随机项及其可能存在的粗差,采用抗差最小二乘配置的原理进行建模,其中最小二乘配置的协方差函数通过对比协方差拟合的方法并结合试验进行确定。使用IGS精密钟差数据进行预报试验,将本文方法与二次多项式模型、灰色模型进行对比,预报精度分别提高了0.457 ns和0.948 ns,而预报稳定性则分别提高了0.445 ns和1.233 ns,证明了本文方法能够更好地预报卫星钟差,同时说明本文的协方差函数确定方法的有效性。
    几种粗差估值方法的比较
    鲁铁定
    2016, 45(6):  656-662.  doi:10.11947/j.AGCS.2016.20130745
    摘要 ( )   HTML   PDF (93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均值漂移模型,重点讨论粗差估值的计算问题,给出了观测值统计相关时数据探测法(data snooping)的粗差估值公式。探讨数据探测法粗差估值与粗差的同时定位与定值法(LEGE)、拟准检定法(QUAD)、部分最小二乘法(PLS)的粗差估值之间的关系,证明当观测值统计相关时,部分最小二乘法和QUAD法在粗差估值的计算上具有等价性,与数据探测法和LEGE法都不一致。当观测值统计独立且不等权时,QUAD法、PLS法和数据探测法具有等价性,与LEGE法在粗差估值上不同;当观测值统计独立且等权时,4种方法在粗差估值计算上具有等价性。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结论。
    航空重力GPS测速多粗差探测方法
    郑凯, 刘站科, 肖学年, 张小红
    2016, 45(6):  663-669.  doi:10.11947/j.AGCS.2016.20150481
    摘要 ( )   HTML   PDF (377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GPS速度测量在航空重力测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飞机平稳飞行的状态,建立了严密的状态方程,利用常加速度模型的速度预测值,构建了观测值验前残差检验量Q,并给出其误差源:观测误差与速度预测误差,根据检验量Q的统计特性结合IGG Ⅲ抗差方案,对含粗差的观测值作降权处理。采用静态数据分析观测误差的统计特性,并给出其模型参数,同时分析了理想运动状态下的速度预测精度以及数据采样率与新方法粗差探测能力之间的关系。通过静态和动态算例表明,新方法能有效探测出小于1周的粗差。
    改进的果蝇优化与Tikhonov正则化相结合的病态问题稳健解法
    范千, 张宁
    2016, 45(6):  670-676.  doi:10.11947/j.AGCS.2016.20150606
    摘要 ( )   HTML   PDF (96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对基本果蝇优化算法的优化流程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其随机搜索方向与增加搜索半径调整系数,给出了一种改进的果蝇优化算法(IFOA)。并在IFOA算法的目标函数中引入正则化项,提出了将IFOA算法与Tikhonov正则化方法进行结合以进行病态问题解算的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的解算精度要优于遗传算法和单一的Tikhonov正则化方法;在观测值含有粗差时,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求解,其结果与真值的偏差会迅速增大,而此时本文方法的解算结果具有一定的稳健性。与以遗传算法为代表的智能搜索方法相比,本文方法具有参数设置少、计算速度快、寻优过程简单等特点,在病态问题解算中更具有实用性。
    摄影测量学与遥感
    球形全景影像位姿估计的改进EPnP算法
    邓非, 吴幼丝, 胡玉雷, 崔红霞
    2016, 45(6):  677-684.  doi:10.11947/j.AGCS.2016.20150411
    摘要 ( )   HTML   PDF (203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球形全景成像可以克服透视成像视场角的局限,实现场景全覆盖的三维重建和量测。本文在普通影像位姿估计的EPnP(efficient perspective-n-point)算法上进行了改进和扩展,提出了一种稳健快速的球形全景影像位姿估计算法。首先,构建球形全景影像的投影模型,将EPnP算法的平面透视成像模型扩展到球面成像模型;然后,采用基于全景球心、像点、控制点共线条件方程的改进EPnP算法求解控制点的球形全景像空间坐标;最后,利用Horn绝对定位算法直接解算全景影像位姿。与球形全景影像位姿估计的后方交会算法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无须迭代求解,更为稳健快速,即使控制点数目较少也能达到高精度,基于非严格共中心拼接的全景相机,重投影误差可控制在3.00像素左右。
    资源三号多光谱影像谱段间相对内参关系标定及高精度配准
    李奇峻, 范大昭, 雷蓉, 纪松, 张文朝
    2016, 45(6):  685-690.  doi:10.11947/j.AGCS.2016.20150363
    摘要 ( )   HTML   PDF (93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资源三号多光谱相机,提出利用同时获取的各谱段影像间高精度提取的同名像点建立多光谱相机各谱段对应分片CCD之间的位置模型,求解它们的相对内参关系参数,并应用此模型实现了谱段间影像的高精度谱段配准。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资源三号卫星多光谱影像优于0.3像素精度的谱段间自动配准。
    融合图像的频率定量分析及其空间分辨率的确定方法
    段伟, 闫利
    2016, 45(6):  691-697.  doi:10.11947/j.AGCS.2016.20150146
    摘要 ( )   HTML   PDF (141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图像融合是获取高质量图像的重要步骤之一,本文首先在频域中进行公式推导,根据高采样率奈奎斯特频率、低采样率奈奎斯特频率和信号频率三者之间的关系给出了图像融合前后信号频率的变化规律,然后以此为依据对融合图像的频率进行定量分析并确定图像空间分辨率,研究认为高分辨率图像中频率位于高采样率奈奎斯特频率和低采样率奈奎斯特频率之间的频率信息为高频信息。最后结合常用的融合方法和遥感图像对本文提出的观点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本文得到的结论与试验中的结果是符合的。
    一种基于无人机位姿信息的航拍图像拼接方法
    程争刚, 张利
    2016, 45(6):  698-705.  doi:10.11947/j.AGCS.2016.20150567
    摘要 ( )   HTML   PDF (178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现有航拍图像拼接方法处理速度较慢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无人机位姿信息的快速拼接方法。首先从机载GPS和惯性导航单元获得无人机航拍时的坐标和姿态角,根据每一幅航拍图像对应的无人机坐标和姿态角计算它们之间的单应变换矩阵,实现航拍图像之间的快速配准。然后通过单应变换矩阵的运算得到拼接图像之间的配准,最后完成多幅图像的拼接得到整个区域的全景图。试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快速有效。
    大孔径静态干涉成像光谱仪图像的条纹消除与配准
    王府北, 景娟娟, 吴琼水, 周锦松
    2016, 45(6):  706-712.  doi:10.11947/j.AGCS.2016.20150375
    摘要 ( )   HTML   PDF (289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孔径静态干涉成像光谱仪获取的图像是叠加了干涉信息的二维图像,点干涉图的获取需要经过全视场的推扫,平台姿态误差会导致提取的干涉图存在误差,进而影响复原光谱准确性,因此,图像配准是干涉图提取的关键。由于图像受到干涉调制作用,导致传统的图像配准方法在应用于LASIS图像配准时配准精度有限。为了减弱干涉条纹对图像配准的影响,本文提出一种利用条纹模板消除LASIS图像条纹,再结合图像频域配准的方法实现LASIS图像的高精度配准。配准结果表明,本方法很好地消除了干涉条纹对配准精度的影响,配准精度可以达到0.0294个像素,相对于已开展的LASIS图像配准方法,沿轨方向配准精度提高了45.48%,跨轨方向配准精度提高了52.22%,图像旋转精度提高了39.13%。
    高分辨率PS-InSAR在轨道交通形变特征探测中的应用
    秦晓琼, 杨梦诗, 王寒梅, 杨天亮, 林金鑫, 廖明生
    2016, 45(6):  713-721.  doi:10.11947/j.AGCS.2016.20150440
    摘要 ( )   HTML   PDF (1559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和可持续发展,将高分辨率PS-InSAR技术引入城市轨道交通的形变监测领域。以上海为例,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专题的形变特征。首先,利用26景TerraSAR-X影像在上海开展高分辨率PS-InSAR沉降精细测量,得到轨道交通网络整体的沉降格局;然后,针对不同建成时期和建设形式的路段,分类探讨其形变特性及原因;最后,进行测量结果的精度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快速的城市化发展建设已成为上海轨道交通沿线主要的沉降原因;不同建成时期和建设形式的路段表现出不同的形变特征,早期建设路段比晚期建设路段更稳定,高架路段比地下路段沉降速率更小;PS-InSAR与水准数据保持很好的一致性。证实了高分辨率PS-InSAR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形变监测、管理维护和预警方面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以为城市公共交通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
    面向带洞面状对象间的拓扑关系描述模型
    沈敬伟, 周廷刚, 朱晓波
    2016, 45(6):  722-730.  doi:10.11947/j.AGCS.2016.20150352
    摘要 ( )   HTML   PDF (202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带洞面状对象间的拓扑关系,提出了一种25IM(25交集模型)。以点集拓扑理论为基础,对带洞面状区域的内部、边界和外部进行定义。分析了9IM(9交集模型)在表达带洞面状对象间拓扑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将带洞面状对象分为内部、外边界、内边界、外边界外部、内边界外部共5部分,提出了一种5×5的矩阵模型,即25IM。基于点集拓扑理论,定义了8条规则来排除不符合逻辑的拓扑关系。基于25IM,对8种基本拓扑关系:相离、相接、重叠、覆盖、包含、相等、被覆盖和被包含,进行细分描述。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25IM能够更为详细地表达带洞面状对象间的拓扑关系。
    源自建筑平面图的室内地图空间数据自动生成方法
    孙卫新, 王光霞, 张锦明, 游天
    2016, 45(6):  731-739.  doi:10.11947/j.AGCS.2016.20150658
    摘要 ( )   HTML   PDF (164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建筑平面图为数据源,提出了一种自动生成室内地图空间数据的方法。首先,结合室内地图空间数据的需求分析了建筑平面图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墙段、邻接节点和相邻墙段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自动生成室内地图空间数据的基本流程。然后,根据与柱子相交墙线的相邻关系,建立了与柱子关联墙体连通性的恢复方法;结合渐进扩张与图形推理判断门窗两侧墙体符号局部特征的类型,通过修正门窗外接矩形,建立了与门窗关联墙体连通性的恢复方法和将门窗转换为室内地图点状要素的方法。最后,基于相邻墙段中心线的几何关系,建立了墙体中线的提取算法。以某展览馆的建筑平面图为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针对多种复杂情况均有较好的适用性,有效实现了室内地图空间数据的自动生成。
    采用层次分析法的面状居民地自动选取
    胡慧明, 钱海忠, 何海威, 王骁, 陈竞男
    2016, 45(6):  740-746.  doi:10.11947/j.AGCS.2016.20150078
    摘要 ( )   HTML   PDF (144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考虑到居民地的行政等级、位置特征、面积大小等因素对居民地选取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层析分析法的面状居民地自动选取方法。首先对影响居民地重要性的因素标准化;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这些因素构建单个居民地层次结构模型,使这些因素加以关联;在此基础上,计算各因素的权值,并综合评价地图上单个居民地要素的重要性程度;最终利用开方根模型完成居民地的选取。该方法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综合考虑不同因素对居民地重要性影响程度的差别,使权值分配更科学。试验证明,该方法选取的结果符合选取原则,较好地解决了居民地选取问题。
    道路与建筑物空间冲突的几何相似性移位算法
    李振豪, 杨春成, 魏斌, 周校东, 何列松, 信睿
    2016, 45(6):  747-755.  doi:10.11947/j.AGCS.2016.20150559
    摘要 ( )   HTML   PDF (306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保持建筑物群的空间分布模式一致是道路与建筑物空间冲突处理问题的难点。按道路对建筑物的包围程度,将道路与建筑物之间的关系类型划分为开放型、半开放型和闭合型。本文提出了基于几何相似性的建筑物移位算法,并以距离、角度和面积作为满足几何相似性的约束条件。以道路网眼为单位,采用最小生成树的方法生成建筑物群的骨架,以骨架的长度和角度特征分别作为建筑物移位的距离和角度约束条件,以建筑物与网眼的面积比作为建筑物移位的面积约束条件。针对可能出现的次生冲突,探讨了次生冲突的处理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消除因道路拓宽导致的道路与建筑物冲突,并能完备地保持建筑物群的空间分布模式。
    博士论文摘要
    GNSS地壳形变异常检测理论与方法
    徐克科
    2016, 45(6):  756-756.  doi:10.11947/j.AGCS.2016.20160152
    摘要 ( )   HTML   PDF (69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